陋题选
返回首页 | 标准答案
关键字:劳动 教育 信息时代 结合 答案 社会 法律 超星尔雅 | 时间:2023-05-26 15:25

教学是一种美好的相遇(转)

【答案】看做课人行云流水般的课堂教学,忽然感慨:难怪帕克·帕默尔在《教学勇气》中说,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其实,听课也是无止境的相遇。我坐在这里思考课堂,其实是一次次的和另一个未知相遇,相遇一个个突然涌在心头的感动,相遇一个个我期待已久的画面,看那灰色的理论在课堂上幻化为五彩缤纷的花,看孩子们仰起的笑脸,举起的小手,还有并不完美但却富有独特个性思考的充满童趣让人忍俊不禁的发言,课堂因真实而更多了份灵动的色彩,以至于听到花开的声音。我仿佛回到遥远的记忆里,跌入充满童真的美丽世界里,心象雨后的天空,清爽、澄澈,美美地欣赏着,一种巨大地满足感涌上心头。
岂止是课堂,生命也是无止境的相遇,读书时,在书中会相遇一个个在心间久唤不出的好句子,自己想说未能说的,一下子由作者表达出来了,那一瞬间,真有久欲谋面、终于相见的惊喜。还会相遇自己也曾写过的句子,一下子在书中又遇到了,竟有那么睿智博学的人和自己思考的一样,又会生出情不自禁的窃喜,这是为自己喝彩的最好表达。也会在写文时本没有想到的句子,当情感积聚奔发之时,竟会奔涌而出,这种意外的相遇让自己多了份自信,一下子,并不年轻的心会雀跃激动不已,那一瞬间,自己似乎随文字而减岁,回到充满信心与活力的过去。
伴着这种好心情晚上坐在电脑前,想拾回自己,回到我的精神乐园里。看陈文芳老师专访台湾籍北大教授龚鹏程的文章,“文学能自我成拯救吗?”谈及通过文学来拯救频临沙漠化的精神家园,教授说现在不是用文学拯救人,而是人来拯救文学。这一点感同身受,其实,若不是走进1+1,我早觉得自己一度非常钟爱的文学梦早已被自己淡忘了。图书馆里又破又烂的《故事会》、《知音》等杂志只有故事没有文学,《婚姻大全》等实用快餐更是我不愿光顾的。走进了“1+1 我才走进了我一度沉迷的精神世界里,唤醒了久违的文学梦,伴之而来的是,课堂也在我的品评中成了诗意的所在,专业理论不在是灰蒙蒙的色彩,反而成了生动活泼的画面。我在实践中不停的完善课堂,也在理论的指引中不停的反思自我,逐渐的形成自己独到的思考,我也从中给流浪的精神找到了家,这个家,包容着我的浅薄、率性、矫情、暴躁,一任我肆意的挥洒,一任我随意的发泄、倾诉、叹息、絮叨、乱语,我的精神不在流浪,我的心灵找到了家。
我常想起让我痴迷的文学作品,它里面闪烁着真、善、美的光泽,闪耀着人性之美的光辉,让人常常觉得圣洁之美的高贵,渺小自我的无私,在高贵与无私中流连,时时被感动着,也时时被感召着,常常会走进忘我的境地,徜徉在美妙的世界里,被崇高以至于博大所震撼,自我不在是简单的物的存在,竟成了驰骋千里、游历八方的赤子,怀坦荡之心生活,揣责任与良知做事,卑微中感受自我价值的拔高,平凡中享受精神富足的快乐。
而这,不是使自己坚持教育钟爱教育的基石吗?
可是,不知何时,文学被时代搁浅以至淡忘了,在教育文摘报里,文学也被大学生们讥讽为不识实务的时代落伍者,多元的价值观被单一的钱权所代替,很多人任自己精神世界荒芜着,让欲望的疯狗噬咬着贪婪的虚荣心,让自己沦落为物质和欲望的奴隶。我常常想念那些美好的文字,是所谓的文学,给予了我贫瘠时代最宝贵的精神食粮,它陪我度过了最宝贵的青少年时光。
而今,虽不再在文学里沉迷,但陶醉在教育作品里,我还会时时触及文学的美好,每当看到大家精心撰写的教育叙事,我都读出了文学的魅力,是文学,让僵硬的文字变得灵动和鲜活,它让人在生动的画面中驻足,让你在无穷的想象里沉迷,更让你在美不胜收的唏嘘感叹中震撼,这种感觉,不是生动直观的画面所能看到的,也不是美妙绝伦的音乐所能让人听到的,它是兼收并蓄的美满,让人因反复的品评更多了份想象,在想象的世界里,远远得到比实际看到的更美好,因为心及所至,在氤氲已久的思想王国里,更有眼睛所看不到的神奇魅力。也因此常常梦回课堂,回到在自己精神世界流连已久的画面里,和孩子在一起,体验那种因智慧而生出的精彩课堂,因爱而营造出的动人场景里。
于是,工作多了份乐趣,怀感恩之心看待,发现由责任衍生的兴致,和由兴致带来的不竭的热情让我焕发了生命的活力,体验到了年近不惑的我还可以单纯的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每每兴之所至,听课之后,或者合上书本之后,我都有种急欲倾诉的渴望,所以,坐在桌前,听键盘敲打的声音,看自己的思想幻化为文字,成了我向往的所在,有时,以至于深夜,还会有如泉涌般的文字在脑海里流淌,我会乘兴而起,把自己的率性幻化为文字,坦露我的真情。
我常常想,是不是因此?以工作为媒,我还能间接的触摸到文学的影子?也或者,自己的爱好也由文学梦而起?我的欣喜,只是因为二者换起了我的内在需求?在我的潜意识里,我只是在圆梦而已?那么那沉甸甸的责任呢?是不是对文学的爱,更加催化了我对教育的爱?使自己对教育的爱变的更加轻松、惬意?在这种轻松的状态下那份兴致是不是让责任变成了种自觉的状态?以至于,渐渐的成为一种生活的习惯?日久天长,这种赖以支撑的精神需求也慢慢地转化为对教育的信仰?
但我坚信因此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叶圣陶说:“教育与人生的关系之一是以教育认识自己。”确确实实,当我在教育的海洋里游弋,游的越深,我会欲发现,我太适合于做教育,也只能做教育。教学本是一种诗意的栖居,课堂是我向往的所在,我不需要任何华丽的设施,我只需要越来越多的坐在教室后,观摩教师和孩子们的真实的演绎,倾听生命花开的声音。

答案有错丨 ●我有答案

上一篇:教学随笔

下一篇:教学设计

陋题选手机端XML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