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七章 儒家思想(1 / 2)

独断大明 官笙 3647 字 6天前

乾清宫内。

刘时敏站在朱栩身前不远处,奏禀道:“皇上,奴婢已经与毕阁老说了,毕阁老……表情凝重,似有大悟。”

朱栩盘腿坐在软塌上,表情微笑。

毕自严等人虽然也是这个时候的文人,有着那些人的缺点,不过不那么极端,还有的救,至少,当他点出问题来,不会死犟不改,一昧的顶到底。

“毕师到底是内阁辅臣,没让朕失望。”朱栩笑着道。

曹化淳站在另一边,手里拿着一道奏本,道“皇上,兵部与各地总督商议的‘联动计划’已经完成,上呈司礼监了。”

朱栩随手拿过来,没有打开,看着刘时敏道“说说内阁今年的‘新政’计划,简明扼要,过几天朕还要听内阁详细的说。”

刘时敏稍做沉吟,道:“是。内阁将整体的‘新政’划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部分。士,包括了国政体制,一系列的制度,规划,设计,还有就是教育,科举,入仕,官吏的任命,升迁,考核,监察等等。农,包括了田亩,户籍,耕种,赈灾,移民等等,颇为浩大,简单难以概述。工,这一块比较含混,只有一些大体的政策,内阁的意思,可能是想留下一部分必要的,其他的都遣回原籍,分配土地。商,内阁与督政院制定了一系列的商业规章制度,国贸寺以及税务总局等都有参与,奴婢大致看了下,有些苛刻,税赋非常的重,并且还拟计划增加专门的商务衙门,严厉打击不法商贩,以图控制商贩规模。”

“士农工商?”

朱栩神色有些讶异,旋即又觉得该是预料之中的事情,面露思忖。

士农工商,已经将大明的所有行业包括在内,士与农,朱栩基本不用担心,政体框架他已经基本确定,内阁最多就是修修补补。农,内阁以及满天下的人都无比重视,这重视程度是超过他的。但‘工、商’这两块,内阁的想法就与他大不相同了。

对于‘工’,内阁的想法朱栩大致理解,在朝廷以及天下士人来看,无非是些上不得台面的‘奇技淫巧’,可有可无,这个时候,当然是赶回去种地,缓解灾情。

商,明朝最初对商人本来是收重税,严厉打压的,可后来日渐崩溃,商人几乎成了法外之地,甚至于朝廷最大的一块收入‘盐政’都荒废殆尽。到了现在这个时候,自然更不能任由商人‘不劳而获’,哄抬物价,牟取暴利了,商人在他们看来,只怕还是影响国家稳定的一大危险因素!

朱栩琢磨着,内阁的政策,多半是想要恢复明初的苛法。

朱栩手里拿着奏本,轻轻拍打着。

有些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哪怕他是皇帝,权势熏天,也不能要求天下人,哪怕是内阁六部这些大人们完全体会到他的心思,同样,他还不能和盘托出,不然会吓到这帮人,于事无补。

“你们有没有觉得,朕一直在为难内阁,以及朝廷的大人们?”忽然间,朱栩抬头看向刘时敏,曹化淳道。

刚刚经历过‘封禁火器’一事,曹化淳与刘时敏对视一眼,曹化淳揣摩着朱栩的心意,慢慢的道:“皇上高瞻远瞩,非常人所及,内阁以及朝廷的大人们不能理解,这是正常的事情。皇上只要耐心指点,奴婢相信,外廷的大人们会体谅皇上的苦心的。”

朱栩看着他,暗自摇头。

他说的其实不是这个意思,他这个后世之人,来到这里,站在最高处,仿佛与整个世界在作对,不止是外廷的那些大人们。

有时候,朱栩也挺同情这些大人们的,被他用各种手段,拿着鞭子在后面抽,亦步亦趋,能理解,不能理解的,都是蹒跚而行。

“其实,朕也是不得已。”朱栩说道。他这句话是说给曹化淳,刘时敏听的,也是安慰他自己。他可以不顾及那些圣,德,甚至所谓的名声,清誉,哪怕是史笔如刀。可这些大人们视之如命,跟着他,也是够辛苦的。

刘时敏看着朱栩的神色,顿了下,道:“皇上心有沟壑,万丈宏图,眼前不过是小羁绊,日后回想,未尝不是一场功德。”

朱栩一怔,抬头看向刘时敏,拿着奏本点了点他,笑着道:“你倒是会安慰朕。行了,朕就是一时感慨,虱子多了不痒。走吧,到外面,不摆椅子了,让他们站着听,朕好好给他们上上课,敲打敲打他们。”

曹化淳,刘时敏见朱栩从容而笑,心下稍宽,连忙道“是。”

毕自严,孙承宗等领着内阁,六部尚书,二十位巡抚,很是迤逦的走进乾清宫,来向东暖阁。

大部分人都面沉如水,显然毕自严转达了朱栩对那道奏本的意思,心有震动,惴惴难安。

当他们到东暖阁,看着朱栩坐在正门口,神色齐变。

这种‘堵门’的行为,非常不好,极少人做,一旦做了,就代表着‘怒’,皇帝堵门,就更不一般了。

“臣等参见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