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团炮营一百门75毫米野战炮同时开炮,威力之大,可想而知,整个峡谷全都被炮火笼罩住,地动山摇,震耳欲聋,硝烟翻涌,五公里范围峡谷全都成为死亡炼狱。
日军集结在龙虎山下,想躲都没有地方躲,即使躲掉,炮弹的猛烈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照样能把日军的五脏六腑震破。
二十分钟左右的炮击停止后,张昊给赵大志副团长下达命令,全体出击。
四个步兵营接到命令后,犹如下山猛虎般,纷纷从山上阵地中杀出,直扑溃不成军日军。
日军第34师团长大贺茂钻进铁甲车中,不住催促加快速度逃跑。大贺茂幸亏逃得快,假如伴随队伍进入炮击范围,他即使钻在铁甲车中,也照样会被炸烂。他现在哪有心思管他的队伍?即使用步话机与前线队伍联系,也联系不上。现在他只能求天神帮忙,能让他的队伍尽量多地逃出来。
第34师团本来有一万多人,岩永支队损失了三千多,62大队损失一千多,那个联队被炸死接近两千,哪来这么多人被独立团消灭?假如让队伍留在山里继续和独立团作战,就等于把队伍送死。幸亏他的各支队伍在进攻前,就领会了他的意图,一旦发现情况不妙,就赶紧撤退逃跑。独立团大炮一响,他的队伍就不再向前,而是转身就逃。
可是在密集炮弹爆炸声中,场面混乱不堪,恐惧笼罩住整支队伍,死神在成批剥夺着鬼子们的狗命,逃跑日军完全可以用狼奔豕突来形容。
峡谷太窄,硝烟太浓,弹雨太密,残存日军身边官兵死得太快,日军不仅指挥体系全都瘫痪,就是平时训练有素的单兵反击也失效。
要想活命,唯一的办法就是逃跑。
电影上,经常看到中国军队冲锋时,会喊杀阵阵。
在实际战斗中,没有人叫喊,要有喊声,只是各级指挥官下达的命令。
谁叫喊,谁就是把自己往死神怀抱里送。
叫喊声谁能听到?还真的以为能够用叫喊声给自己壮胆,而且震慑日军吗?
冲锋时为了提高安全系数,最好的办法是和战斗小组紧靠在一起,通过相互间的掩护,不断快速跃进。
团队永远都比单打独斗可靠。
团队拥有着更多双眼睛,能够及时发现潜在或显性敌人。团队拥有更合理火力,一旦发现打击目标,可以相互配合着对敌打击。
张昊独立团非常重视班组团队攻击训练,一个班分成四个战斗小组,每个战斗小组四位战士,每个战斗小组有一挺轻机枪,一人协助机枪手射击,两人步枪射击,或扔手榴弹。独立团的班规模比普通队伍的大,武器配备更加合理。副班长在第一个战斗小组指挥,确定进攻方向,正班长在最后一个战斗小组协调指挥。四个战斗小组发动攻击时,以散兵队形展开,控制面达几十米。
独立团基层官兵有一半是百战老兵,战斗经验非常丰富。人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基层队伍中,这话同样适用,在战斗小组中,有一半老兵带着,新兵就能情绪稳定,在战斗时,只要按照老兵指示做就行。
独立团步兵往前推进之时,重机枪会给予强大火力支援,把看得见,或看不见的日军全都压制住,一个连的重机枪火力编织成弹雨网,虽然重机枪手并不会扣着扳机一股脑儿把子弹打出去,往往是两三粒子弹连射,传出的响声是“哒哒,哒哒”或“哒哒哒,哒哒哒”。但威力超强,日军假如被独立团重机枪子弹击中,不管是击中哪里,这位日军必定报废,立即失去战斗力。重机枪后侧有迫击炮支援,日军中假如出现重机枪,迫击炮第一时间就会把它拔除,日军假如集结,迫击炮就会把之消灭。
从局部来看,独立团重视班组配合,从营来看,重视合成打击,各种武器威力在战场上,都能得到最合理发挥。
每个步兵连还拥有一定数量的步兵炮,本身还能对步兵进行有效支援。
独立团在战争中积累了强大火力,也在战争中成长为战斗素养极高的雄师。
一个独立团仅战斗队伍就达一万三千人左右,不动则已,一动必然地动山摇。
日军第34 师团在上高会战和两次长沙会战中,都存在着巨大伤亡,队伍里的老兵所剩无几,由于大本营把关注点转移到了太平洋战场,其获得的弹药补充已不能和刚进入中国时同日而语。日军第34师团长仗还没打,就下达了撤退命令,作战意志消失殆尽。由于前几次被张昊独立团消灭掉了五分之二兵力,现在拥有的众兵力不及独立团一半。
日军第34师团与独立团一对比,不溃败,天理难容。
对日军第3师团那个联队来说,简直是遇到了猪队友,炮声一响,日军第34师团不是首先想着躲避寻找掩体反击,而是逃跑,该联队假如傻兮兮地待在原地,不逃跑,就会成为孤军。日军第3师团联队长气得七窍生烟,恨不得反过来不和独立团交战,而攻杀日军第34师团。
要逃跑,大家都逃跑,反正老子的队伍可不愿意为第34师团这种逃跑队伍当后卫,用生命来阻击独立团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