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淮北(1 / 2)

逆袭大清 圣灵之地 1379 字 5天前

乾隆二十二年,四月初

汉王张瑞携带剿匪军尖刀军(李德)、赤野军(王岩)、忠勇军(张之山)以及猛虎军(李国忠),总兵力十四余万,号兵百万,挥师北征。

大军分东、南、西三路,攻打占据在徐州的伪满清朝江南剿匪大营。

汉王的亲征,剿匪军大军士气一路高涨,一举攻破安徽蚌埠、宿州等重城。

大军所至,势如破竹。在面对剿匪军的长枪短炮时,不少的州衙县府是直接望风而降。投降之快,甚至让不少的北征大军错愕地以为自己不是来攻城的,而是来接管而已。

五月中

江苏省除徐州地区外,已全面被剿匪军攻破。安徽省则只剩淮北等地,也几近纳入了剿匪军的囊中。

淮北,又称相城。地处华东地区腹地,苏、鲁、豫、皖四省之交。北接萧县,南临蒙城,东与宿州比邻,西连涡阳淮北交通区位和河南永城。

淮北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以平原为主,低山残丘极少,那怕是最高的山峰老龙脊也不过百丈之余,极利于骑兵作战。

是日,阳光明媚,碧空万里。

俯视大地,可见北征的剿匪军们正如蚂蚁迁家一般,在宽阔无边的地面上行走出了一道道长长的路线。

大军过境,不同于哨骑前行的灵活。每日的人吃马嚼,那都不是小数目。随着战线的延长,保证粮道的安全,此时的剿匪军大军唯有放慢行军速度,以求稳固。

毕竟在没有汽车坦克的时代,骑兵拥有着难以匹敌的优势,这优势却往往是能决定胜负的关键。

剿匪军缺马,可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解决的事情。面对拥有大量骑兵的清军来说,剿匪军的那点骑兵就算只是用来护粮道都是任务沉重了,更何况其他的战斗?

时临午时,气温已经热得让人难以忍受。即便是穿着短袖衣衫,张瑞此时也已经是汗流浃背,其他的将士更不用说有多炎热了。

暴晒之下行军,军中将士极容易中暑。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保证大军的战斗力。剿匪军只能通过尽量的通过“早出晚归”来避开一天当中最为酷热的两个时辰——午时以及末时

两个时辰的原地休整,埋锅造饭,除了可以补充晨早行军所消耗的能量外,也能为下午的行军提供保证。

“…咕噜…咕噜…”

“…嗯…这水不错,够甜…”

大军营地中,已经坐在营帐內一连喝了三碗凉白开后的张瑞忍不住感叹道。

若说大军行军路线中,最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的,那就是水源。

淮北境内水源丰富,有河流十数条,对于剿匪军的行军而言可谓是不可多得。

古时候的河水没有近代工业的污染,水质大多甘甜、清澈见底,古人大多直接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