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题选
返回首页 | 标准答案
关键字:劳动 教育 信息时代 结合 答案 社会 法律 超星尔雅 | 时间:2023-05-26 15:22

唐山陶瓷集团有限公司

【答案】在久负盛名的冀东工业名城唐山市内,有一条宛若玉带的陡河,自北而南缓缓穿过市区。在美丽的陡河东西两岸,有一个孕育了唐山陶瓷工业的地方叫缸窑,这里鳞次栉比地耸立着若干家生机勃勃的陶瓷厂。多年以来,这些厂所生产的陶瓷产品,曾为这座以盛产煤、钢、水泥等工业原料而闻名的重工业城市赢得了“北方瓷都”的美誉。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这里的陶瓷精品名扬四海,宛如镶嵌在凤凰城冠顶上的金珠玉花,使这座大地震后重新崛起的英雄城市更加熠熠生辉,夺人眼目。这些陶瓷厂大都隶属于一个蒸蒸日上的特大型知名企业——唐山陶瓷集团有限公司。
陶瓷业中一面鲜艳的旗帜
唐山陶瓷业历史悠久,生产各种陶瓷产品的中小企业林立,销售渠道各异,而其中唐山陶瓷集团有限公司的产品独树一帜,畅销海内外。
令人刮目相看的唐山陶瓷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唐山市陶瓷工业公司。下属有唐山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七、第九瓷厂及釉面砖厂等企业。1986年后,这些厂陆续走上合资经营之路。1992年,又动工兴建了与新加坡合资的嘉唐陶瓷有限公司。在此基础上,随着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为面向市场,谋求企业更大的发展,于1996年5月18日正式组建了集约经营的唐山陶瓷集团。集团核心企业为唐山陶瓷集团有限公司。目前,该集团有限公司紧密层企业有14个合资子公司、7个控股子公司。骨干企业主要有:由第一瓷厂与香港合资成立的唐山高档陶瓷联合发展有限公司、由第二瓷厂与香港合资成立的河北长城陶瓷有限公司、由第九瓷厂与美国合资成立的华美陶瓷有限公司、由釉面砖厂演变而来的中盈建陶有限公司及唐山陶瓷研究所等几家企业。唐山陶瓷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由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经营走上集团化经营之路,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必然产物,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生事物。
唐山陶瓷集团有限公司形成后,实力大大增强。拥有雄厚的专业技术队伍和先进的工业生产设备,设有自己的人才培训基地,建有职工大学、技工学校和中专部,自1980年以来,已为企业输送2000余名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在“科技兴陶”战略思想指导下,目前,已形成以陶瓷研究所为中心,以各所属子公司技术开发部门为基础的科研开发网络,并已被批准为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集团有限公司现有职工2.2万人,固定资产5.27亿元,年产日用瓷2亿件,工业陶瓷2500万件,建筑陶瓷350万平方米。产品除畅销国内29个省、市、自治区外,还远销100余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总产量的80%以上,年创汇达4500万美元。从1993年起,经济效益连续4年在国内同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如果说陶瓷业是唐山工业布局中的一项支柱产业,唐山陶瓷集团有限公司就是这项支柱产业中的一面高扬的旗帜;如果说在改革开放大潮下,华北地区已形成一个环渤海湾构筑的经济开发战略框架,唐山陶瓷集团有限公司已在这个框架结构中为唐山市赢得了一席之地。
岁月悠悠多坎坷 改革春风促发展
唐山地区的陶瓷生产历史悠久,至唐山陶瓷集团有限公司形成之前的漫长岁月里,走过了坎坷而缓慢的发展之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唐山地区蕴藏着丰厚的煤炭资源,同时,也伴生着适于制陶瓷的陶土。明永乐二年(1404年),随着山东、山西移民的到来,为唐山地区带来了制陶技术。最初,山东、山西的移民见陡河沿岸有大量陶土可以制缸,又有当地人挖的煤可作燃料,于是在耕作之余,就地取材,制作一些缸、盆之类的陶品,系家庭副业,仅供近地人民生活之用。后来,随着移民的增加和人口日益集中,对陶瓷商品的需求日益增多,家庭副业生产已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于是,一些具有陶瓷生产技术的移民聚在一起,共同筹措资金,置办工具,建设窑炉,开始合伙从事陶瓷商品生产,从而产生了手工业作坊。早期的陶瓷作坊产生于陡河西岸的范、田两家,主要从事制缸、盆生产,并逐步形成“西缸窑”。到了明嘉靖年间,陡河东岸又有秦姓人家开办陶瓷作坊,逐步形成了“东缸窑”。东、西缸窑成为当时唐山制陶业基地。但在明、清封建势力的桎梏下,唐山陶瓷业在此后二三百年间发展缓慢。直至清光绪年间,随着开平矿务局在唐山的兴建,出现了对建矿用的缸砖、陶管、耐火砖等陶产品的大量需要,才大大促进了陶瓷业的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增建了窑炉和厂房,职工人数也逐渐增多。到1937年时,发展到大小工厂21个,生产工人600余名。唐山陶瓷电力机械设备
的使用还带动了全国陶瓷工业机械化的发展。然而,在日寇侵占冀东之后,唐山陶瓷业日渐衰落。到唐山解放前夕,41%的陶瓷企业破产,70%的职工失业,勉强生产的52家小型陶瓷厂也开工不足,发不出工资。其中,除德顺隆、新明、三合义、东陶成等少数几个厂稍有规模外,其余都是一家一户的小手工作坊。所生产的产品种类少、质量低、销路面窄,到唐山解放时,这些厂已奄奄一息。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大力扶植和开发了唐山陶瓷业。经过3年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公私合营,到1956年,唐山市成立了陶瓷工业公司,使全市陶瓷业有了统一的领导。1957年,公私合营厂改组为19个厂。1958年,唐山成立陶瓷工业局,下辖主要有东缸窑陶瓷联合厂、西缸窑陶瓷联合厂、东矿区陶瓷厂、陶瓷研究所等企业和单位。1962年,建立唐山市陶瓷公司。1965年5月,以唐山市陶瓷公司为主体,成立了河北省陶瓷公司,包括邯郸、宣化、秦皇岛分公司等42个生产单位。在这个时期,唐山陶瓷的产品质量、数量、工艺技术及设备都得到很大发展,成为令人瞩目的新兴陶瓷产区,被誉为“北方瓷都”。1965年,在全国陶瓷专业会上,轻工业部向全国陶瓷业发出“全国学唐山”的号召。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曾使陶瓷工业遭受了毁灭性打击,96%以上的厂房建筑被震毁,92%的窑炉受损。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唐山陶瓷职工经过可歌可泣的抗震救灾,很快恢复了生产,并使唐山陶瓷生产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唐山陶瓷业开始冲出传统计划经济的束缚,面向全国市场,闯出亚洲,使这棵古老的陶瓷之树枯木逢春,绽放出鲜艳的花朵。1986年后,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市政府的扶植下,已成为陶瓷工业生产经营独立法人的唐山市陶瓷工业公司,领导所属企业开始了从经营体制到生产技术的系列改革。他们首先吸引外资,引进了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设备,率先争得了产品出口自主权。“八五”期间,又着眼于上档次、上水平,以节约能源和提高出口创汇能力为突破口,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实施了包括国家级出口高档瓷生产基地等14项技术改造项目;先后从美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引进了世界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先进设备139台(套),总值达3576万美元。通过采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整体配套能力得到大大改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装备迅速得到更新,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并凭借在交通、能源、生产工艺、企业管理、技术装备、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很快
发展成为一个跨地区、跨国界经营的,集科、工、贸、金为一体的,多功能、多层次的特大型陶瓷企业集团公司。
唐山陶瓷工业的发展,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关怀。早在1961年,唐山陶瓷赴京展出时,朱德委员长就亲笔为唐山陶瓷工业题词,鼓励唐山陶瓷业成为“第二个景德镇”。1979年至1996年间,李先念、彭真、江泽民、李鹏、乔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中央部门负责同志,或亲临唐山陶瓷集团有限公司视察指导,或参观唐山陶瓷成果展,给唐山陶瓷工人以极大地鼓舞。
推陈出新创精品 中华瑰宝增国光
唐山陶瓷业有过辉煌历史,更以今日创出的精品令国人骄傲。早期的唐山陶瓷品种,曾以缸、盆等传统粗制陶瓷起家,到清光绪年间,才制造一种上红釉的饭碗(俗称缸碗)。后来,研制成功白瓷后,唐山陶瓷品种逐步扩展到瓶、罐、帽筒、油盒、皂盒、油灯等大小日用瓷和装饰品约20余种。民国初年,出现了最早的细瓷。1925年后,由于采用制瓷机和石膏模型铸坯以及施白釉和色釉等工艺,使唐山烧出的瓷器出现胎骨坚硬、色泽白、釉面光润、吸水性低的特征,唐山的细瓷生产进一步扩大。1930年至1948年间,唐山日用瓷发展到200余种,并开始试制卫生瓷、高低压电瓷、化学瓷及铺地砖等新品种。当时的主要产品有不同造型的把壶、提梁壶、各种杯碟、茶盘、茶叶罐、饭碗、平盘、汤盘等;装饰品有蓝花瓶和鱼尾瓶、小花瓶、帽筒、花盆等。并在原有传统镂空雕刻瓷的基础上,发展了栩栩如生的雕塑彩色瓷器,如狮子滚绣球、二龙戏珠及关公等塑像。在瓷器的彩绘上分出釉上彩、釉下彩。30年代后,又推广了“洋彩”工艺以及扁笔抹花、贴花、喷彩和印花等装饰方法。全国解放后,经过不断的改革与发展,唐山陶瓷产品发生了质的飞跃。从解放前仅能生产粗陶器和简单的日用瓷、电瓷、化学瓷和卫生瓷,发展成为能生产各种档次成套茶具、
中西餐具、咖啡具、酒具、文具以及各种艺术瓷、陈设瓷等。特别是在装饰方法上已有贴花、釉下彩、釉上新彩、喷彩、雕金、彩金,以及色釉开光加彩、雕金加彩、粉彩等综合性装饰和结晶釉、冰花釉、鱼子釉等多种艺术釉(俗称窑变)。此外,还有工业用瓷、建筑用瓷、包装瓷以及卫生洁具等多种产品,共计1000余种。
唐山陶瓷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不满足于以上所取得的成绩,在“以质量求生存,以创精品为国争光”的精神指引下,坚持走“科技兴陶”之路,不断推陈出新。“八五”期间,着眼于开发新产品,承担了部、省、市下达的科研和新产品开发项目74项;获科技成果奖61项,其中,达国际先进水平的3项,国内先进水平的50项,省内先进水平的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项,优秀新产品奖74项;荣获“科技兴冀”省长特别奖1项,“科技兴唐”市长特别奖3项;新产品累计创产值6.2亿元,累计创利税9986万元,出口创汇4476万美元。
唐山陶瓷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新产品,尤其以被人称为唐山陶瓷“四朵金花”的骨瓷、白玉瓷、玉兰瓷、白兰瓷等高级日用细瓷精品为世人瞩目,更以国之瑰宝“铁红金圈结晶釉”艺术瓷而名扬四海。
骨瓷原产英国,一直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1975年,唐山陶瓷集团有限公司完成小试,1982年,投入生产,当年外销150万件,成功地填补了我国高级瓷品种的一项空白,是唐山陶瓷迈向新高度的标志。该项产品1984年,获国家银质奖,1992年至1994年,连获3届我国日用瓷质量分等检测全A产品殊荣。骨瓷现年产768万件,产品行销英、美、德、加、澳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高档日用瓷中的出水芙蓉。
白玉瓷是国内领先水平的产品,国内外公认的高级日用瓷。瓷质白中泛青,色调柔和,釉面光润,洁净无瑕。目前少量进入美国市场,其产品在国内市场畅销不衰。
玉兰瓷是白玉瓷的姊妹瓷。特点是瓷质洁白,脂润霜凝,胎薄如纸,深受广大用户喜爱。
铁红金圈结晶釉艺术瓷是以海参棕色为底釉,表面呈现红花金圈和黄绿色金花,晶花丰富多彩,具有曜变特征,呈七彩颜色,再现了我国失传700余年的名贵彩釉。1984年,铁红金圈结晶釉艺术瓷在香港展出时引起轰动,被誉为“可遇而不可求的国之瑰宝”。
由于唐山陶瓷集团有限公司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不断推陈出新,创造精品,使唐山陶瓷业迎来了有史以来的大发展。产品共获国家级银质奖3个,省部级优秀产品奖34个;创省名牌产品4个;在全国日用瓷产品抽查检测中多次名列全国第一。在出口产品中,唐山陶瓷集团有限公司多项理化指标合格率在全国最高,深受国内外客户信赖。普通日用瓷、炻器、厚胎瓷等成为国际市场上的畅销品。工业理化瓷、特种陶瓷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冶金、航天、航海、国防等各个科技领域,并在国内市场上占有绝对的优势。
立足国内谋求发展 冲出国门再铸辉煌
在英文词典中,“中国”与“瓷器”是同一个词(CHINA)。这揭示了悠久的中国陶瓷曾在世界上产生的巨大影响(许多国家了解中国,首先是从认识中国的陶瓷开始的),也寓示了今日的中国陶瓷走向世界的必然趋势。然而,随着岁月的变迁和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陶瓷业正面临着来自世界各国新的挑战。在这场严峻的挑战面前,唐山陶瓷集团有限公司乘改革东风,凭借集团规模经营形成的实力,在立足国内市场谋求发展的基础上,始终把眼光盯在国际市场上,以勇于创新、精品取胜的拼搏精神,冲出国门,为中国陶瓷再铸辉煌。
近百年来,唐山陶瓷曾在国内占有一定的位置,尤其是进入民国以后市场不断扩大,唐山瓷也逐渐被国人认可。当时的销售渠道除依靠“坐客”、“水客”的商贩在本地销售外,还在外埠设立分销机构,但仅限于京津地区。全国解放后,随着唐山陶瓷业的不断发展,唐山陶瓷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开始把触角伸向国内更广泛的市场,并逐步冲出国门,走向世界。为扩大影响,1961年10月2日,唐山陶瓷赴京,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了展览会。会上,展出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及工业用瓷1万余件,为期29天,接待国内观众6.1万人,外宾110多名,扩大了唐山陶瓷在国内的知名度。1979年3月20日至4月5日,唐山市陶瓷工业公司(唐山陶瓷集团有限公司前身)又在北京中山公园举办了震后陶瓷产品汇报展览,展出震后生产的骨瓷、玉兰瓷、孔雀瓷及大型镂雕作品3500多件,接待观众12万多人,外宾百余名。当年与美商签订了27万套45头餐具合同并按时交货,首开了国内陶瓷业打入美国市场的先声。1988年10月20日,唐山陶瓷产品展览会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开幕,展出1.2万多件展品,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了展览,各大报纸、电视台作了采访报道,进一步扩大了唐山陶瓷产品的知名度。从1979年到1988年,唐山陶瓷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不断改革,调整产品
结构,扩大企业自主权,生产经营活力不断增加,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
1988年后,唐山陶瓷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开始陆续合资,抓住机遇下大力量创新精品,改革生产工艺设备,努力拓展国外市场。其中,原第一瓷厂,于1992年与香港中银集团合资成立唐山高档陶瓷联合发展有限公司,1988年,引进先进的骨瓷生产线,年产高档骨瓷750万件,名牌产品“红玫瑰”骨瓷获国家银质奖;第二瓷厂,1989年与香港陶艺进出口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河北长城陶瓷有限公司,以生产出口日用细瓷为主,年生产能力5000万件。1985年开发的新产品炻器,年产600万件,被美商全部包销。餐具、咖啡具、茶具先后7次荣获轻工部、外贸部、河北省授予的优秀产品称号,在欧美市场上供不应求,产品80%以上销往美、加、澳、俄、德、意等国家和香港地区,已成为唐山陶瓷集团有限公司的主要利税大户和创汇大户,成为唐山陶瓷业的支柱企业;第九瓷厂,于1992年与美国赛达胜公司合资,年产值1.2亿元,年产出口陶瓷5000万件,创汇2000万美元。该厂先后研制出的7大系列、1800多个品种,销往美、加、欧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轻工业陶瓷行业的排头兵,其经济效益在全国陶瓷生产厂家中名列榜首;釉面砖厂改建成的中盈建陶有限公司,为国内生产建陶的大型厂家,资产1.2亿元,年产量350万平方米。该厂引进两条具有90年代
国际一流水平的意大利高档墙地砖生产线,生产的6个系列、上百个规格、花色品种的全瓷玻化砖,全瓷抛光砖、高档丝网印花砖,深受用户欢迎,产品供不应求。
在不断改进技术,调整产品结构的基础上,唐山陶瓷集团有限公司推行了“广交企业拉客户,走出国门找客户、热情友好迎客户,积极主动邀客户”灵活多样的经销策略和销售方法,疏通了渠道,扩大了销售。1993年,在希腊举办展览会,一次就发展了10多个国家50多家客户。他们靠产品的“新”、“全”取胜,登大雅、入豪门,在牢牢占领国内市场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国际市场。1996年,又在美国东海岸的纽约和西海岸的洛杉矶分别合资成立了“唐山陶瓷美国持股有限公司”和“唐山(美国)国际公司”,毅然迈出了跨国经营的第一步。两个海外贸易公司的建立,使唐山陶瓷产品直接面向美国市场,可以及时详细地掌握国际市场信息,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提高了唐山陶瓷集团有限公司的知名度,增强了适应市场、开拓市场的主动性。到1994年,唐山陶瓷集团有限公司已拥有国外客户296家,分布在亚、美、欧、澳各大洲,年创汇4500万美元。据1996年上半年全国轻工业总会公布的统计数字,唐山陶瓷集团有限公司的产量、产品出口量、利税、利润、人均利税、出口创汇6项指标都排名全国首位。唐山陶瓷集团有限公司以优异的成绩,再创了中国陶瓷的辉煌。
目前,唐山陶瓷集团有限公司已被列入河北省重点扶植的百家优势企业和国家重点扶植的300家优势企业之中。为积极实施“大公司”、“大集团”的发展战略,加速陶瓷工业的发展,他们制定了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方案和“九五”发展规划。按照这个宏伟的发展蓝图,该集团有限公司将在管理体制上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逐步理顺内部母、子公司的关系,统一对外,形成整体;在产业结构上,以技术改造为手段,围绕实现基础材料标准化、技术装备现代化、工艺技术先进化、燃料结构气体化、产品高档名优化的方向,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布局,优化配置;在资产规模上,加速资本积累,强化资产运作,积极发展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经营,通过优化资本结构和低成本扩张方式,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在经营战略上,充分利用唐山日用瓷在国际上的良好声誉,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统一商标,统一品牌,积极发展海外经营,建立并不断发展国外贸易公司,将产品直接打入国际市场。同时,创造条件,争取在国外投资办厂,进而将产品输出与海外投资结合起来,实现跨国经营。到本世纪末,唐山陶瓷集团有限公司总资产将达28.5亿元,固定资产原值达到17.7亿元,实现利税6.235亿元,利润4.1亿元,出口创汇2.4亿美元。

答案有错丨 ●我有答案

上一篇:唐山知识

下一篇:唐山陶瓷的发展

陋题选手机端XML联系我们